給你800%的戰鬥力 - Fujifilm Finepix F200 評測 (三)

阿奇 2009-03-22 21:55 | Fujifilm
本篇已經是 F200 評測系列的第三篇,在上一篇的評測我們對F 200 的一些基本的表現及其動態範圍的實際能力作了一個蠻詳細的探討,如果還沒有看評測一或評測二,建議先看看啊~。

評測一://www.eprice.com.tw/dc/talk/?prod_id=351&tid=1232
評測二://www.eprice.com.tw/dc/talk/?prod_id=351&tid=1283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f166d98e1543557e433eb1df9f15e9c3.jpg

本篇有大量的圖片、100% 裁切圖片等作比較,所以頁面會較長,建議可以用全螢幕模式觀看會比方便。



EXR - HR (高解析度)的表現
在討論高感光度之前,先看看相對比較簡單的高解析度吧。Super CCD EXR 除了高動態範圍、高感光度低雜訊兩大主打功能外,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所謂的高解析度 (HR)模式,理論上,Super CCD 一直強調其不同於傳統 CCD 晶格的排列法,成像的結果會較一般CCD來得細緻,前幾代的產品大家應該常有聽聞,至於這個新的 Super CCD EXR - HR 有沒有用處?來看看以下的結果。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4_f2c045ce302a880c47a81a9d17549f8a.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4_53629790fda05faa8b6f6a898e134334.JPG
▲左:一般模式 右:HR 模式,拍攝數據均為:ISO 100,F4.4,1/20s

從縮圖來看當然好像沒有差別,不過,實際上的差異也是很輕微,大致來說,用了 HR 後的照片,細節較多一點點,照片的立體感也較好一點點,但並不會有戲劇性的成長,你可以下載兩圖的原始檔,或者直接觀看以下的 100% 裁切。


HR off HR on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8816ef5dbc19189340ded7b5745efb24.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ec5e40bd3afe2ebebdfe6c49c4b1be32.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f2bcf650490bde29ce5dc4f17d24059b.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d73d28c199db6920f00921c029e358e7.JPG

從上述 100% 的裁切圖來看,你應該可以感受到右方在使用 EXR HR 功能後,細節有及立體感有較明顯的提昇,有朋友可能會懷疑是不是對焦點的問題呢?畢竟 F200 沒有手動對焦模式,說不定是對焦點有些差別啊?筆者基本上可以排除這個疑惑。

第一:記憶體的位置和毛娃娃的位置是前後交錯,而從 100% 的裁切是兩個位置的細節及皆有增加,所以應該不存在對焦點不同的問題。

第二:這類小型數位相機的景深都較深,只要在對焦點位置或拍攝時距離不要有太大的差異,對焦點對景深的影響應該也是有限的。

雖然在室內似乎有不錯的結果,但可惜的是筆者在戶外使用時HR的效果感覺不明顯。

高感光度雜訊的表現
終於進入到大家都很有興趣的部分,就是 F200 的感光度表現到底如何呢?我們一起先看一般模式下的感光度雜訊表現。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32a6ac77c1d2b5d5c8f266f7b5774e15.jpg
▲感光度測試位置

各ISO的原圖如有興趣請按我下載。

  100% 裁切位置一 100% 裁切位置二
ISO 1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e8f506b673684a035f95096c7e4b982e.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efbac4d11d3d80ee7bc56bd2fcb7b204.JPG
ISO 2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91695978a0a1f6a17aedeb85b20359cc.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ec1ac104dcc77c0973d911b56ac0eed8.JPG
ISO 4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2c1e425a17008bdebd33eb10c5e7ebd9.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efa74b29ca1898770b1145cae914856d.JPG
ISO 8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66a0c3690048affb9fa848765cbcf61.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615c505c9d054dc0ff344c5bf934d44.JPG
ISO 16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5a993f472f0d31938564831416fe9f2.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8ce9aad8566c222b7dacddcb8a604137.JPG
ISO 32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dc1f254a8eb1e3f1cdf874c1015946b2.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55d01b424bee935d3d5b85f20d357042.JPG
ISO 64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85264a5dec2533ed9bbc9db26e64fe20.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45db3f307d48560f13b0c571eaea2e5b.JPG
ISO 128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97eba89f554a9fc338e1797b300dccb9.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9e38e426abdd78b77b8f0e702bad7b2c.JPG

ISO 100-400 表現非常優異,尤其是 ISO 400 的表現應該在目前小型數位相機中屬數一數二的強者,而 ISO 800 時雖然可見零星的雜訊以及細節下降,但表現仍是非常好,絕對是可用的 ISO,不過到 ISO 1600 時,雜訊越來越明顯,而且細節下降較多,偶爾使用還可,更高的 ISO 筆者認為到 ISO 3200 已經是非常勉強可用,6400 或 12800 就免了吧。

EXR - 高感光度低雜訊模式 (SN)
看過了一般模式下感光度的表現,相信大家應該想知道 EXR - SN 模式的表現。為了節省篇幅,與 SN 的模式我們比較 ISO 800 及 1600 就好,因為越高的感光度理論上差異應該較大。

位置一的比較
  一般模式 100% 裁切 EXR-SN 模式 100% 裁切
ISO 8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66a0c3690048affb9fa848765cbcf61.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92a3f3d56397eb1fcd9cfe75ab96724.JPG
ISO 16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5a993f472f0d31938564831416fe9f2.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7bfa2f81c7cd181180de07fdbc8403db.JPG

位置二的比較
  一般模式 100% 裁切 EXR-SN 模式 100% 裁切
ISO 8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615c505c9d054dc0ff344c5bf934d44.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4251df79dfdbaa5d1648a2c66076e28c.JPG
ISO 16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8ce9aad8566c222b7dacddcb8a604137.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d66dce558663d17ee122c6221ea15d0.JPG

就上述結果來看,似乎 EXR-SN 的雜訊抑制能力比一般模式稍稍好一點,尤其是光線相對不足的部分(位置二),可以觀察到偽色的產生較不明顯。

EXR - 高感光度低雜訊模式 (SN) Part 2
那麼,如果把一般模式的結果降轉為 600 萬畫素後再和 EXR-SN PK 一次呢?這樣的立足點是不是較為類似呢?

位置一的比較
  降轉 600 萬畫素後的 100% 裁切 EXR-SN 模式 100% 裁切
ISO 8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9ffaa0a005371d5e0bf7735028a20397.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92a3f3d56397eb1fcd9cfe75ab96724.JPG
ISO 16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e8d214b547a3551bfe70b33a01907072.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7bfa2f81c7cd181180de07fdbc8403db.JPG

位置二的比較
  降轉 600 萬畫素後的 100% 裁切 EXR-SN 模式 100% 裁切
ISO 8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2adcdb3764bd8dcde2b4891dcc055e28.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4251df79dfdbaa5d1648a2c66076e28c.JPG
ISO 16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1d660de67aca70af37c35e1d0073d516.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d66dce558663d17ee122c6221ea15d0.JPG

有趣的結果來了,在相對亮部(位置一)處,降轉 600 萬畫素的結果似乎是稍好一點點,但是畫面中的暗部則似乎是 EXR-SN 較好一點,於是筆者又做了另一個實驗。

EXR - 高感光度低雜訊模式 (SN) Part 3
本次的實驗是在光源較差的環境下,以期整張照片都是在相對較暗的環境下補足而成,用以觀察 F200 高感光度在暗處的表現。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5e214dac3590bb4899dd29b05725d08a.jpg
▲相對較暗的感光度測試

第二套的 EXR - SN 模式的原圖可按我下載。

  100% 裁切 EXR-SN 模式 100% 裁切
ISO 8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b7470c21f0fcd4dc3551e8be0dd1319a.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306481587ea89a2518935a584ec66abc.JPG
ISO 16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21944465690ad214ebc4a47113172ab0.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cf22ac6028413121ae02f1fb072d7173.JPG
  降轉600萬畫素後的100%裁切 EXR-SN模式100%裁切
ISO 8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7c6fa9076adf65d4c35c1cf66fee20e1.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306481587ea89a2518935a584ec66abc.JPG
ISO 1600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0356af3fb32eeb4bf51105d28de1d4a1.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cf22ac6028413121ae02f1fb072d7173.JPG

從結果來看,EXR-SN 對暗處的作用較佳的推測似乎是成立的,尤以 ISO 1600 時的雜訊、純淨度表現相差較為明顯。雖然 EXR-SN 的效果沒有想像中來得強效,但是F200整體高感光低雜訊的能力還是同類數位相機中表現十分優異的。

長時間曝光的能力?
F200 在高感光度低雜訊的能力相信大家應該都會認同,但長時間曝光是不是同樣優秀呢?本機最長曝光時間只有 8 秒,如果使用夜景模式時最長曝光時間為 3 秒,煙火模式時則為 4 秒,如果想用最長的 8 秒曝光時間則一定要使用全手動模式,其餘模式大部分的快門上限都只有 1/4 或 1/8 秒。

筆者測試期間,發現在長時間曝光後,在畫面的暗處有機會出現如 F100 時代的小白點,曝光時間越長,則稍稍明顯一些。基本上除了有些令人感到可惜的小白點外,成像整體表現其實還不錯,銳利度表現也佳,縮圖後也不會感覺到有小白點的存在。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5_7dc6579e3613a9e242fa8f86f4134d35.JPG
▲ ISO 100,F3.5,8 秒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5_176c33f8a3c409b865becd3a25187748.JPG
▲ ISO 100,F3.5,5 秒(左方亮亮那點不是壞點或熱燥點,是天狼星)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fe199028009b0700bcfaf8a14bd503f5.JPG
▲ 左:8 秒曝光後的100%裁切 右:5 秒曝光後的 100% 裁切。



測試至此,其實該測應該都測了,本機表現最特出筆者認為在於高動態範圍的表現。過去,大家的觀念中,數位單眼的動態範圍應該是比一般數位相機來得強一些,於是就有了以下的單元...



特別單元:F200的動態範圍和數位單眼的比較
筆者在用的數位單眼是 Canon EOS-30D 及 Canon EOS-1D II,雖然都有點年紀,但其中的 1D II 也不乏為過去的機王之一,所以,筆者決定拿 1D II 作為 F200 的動態範圍的對手。

因為測試期間筆者1D II上的鏡頭與 F200 的焦段有點出入,所以測試照我只能儘量取類似的,有些差異較大先請各位原諒。首先先看一下 DR 100% 的 F200和 1D II 的差別,100% 的情況下,1D II 的動態範圍的確是略高於 F200,感光元件較大有著先天的優勢。

*看動態範圍的照片時如果看不到有什麼差別者,可能是你的 LCD 亮度或對比調太高了,可以調低一點再看一下。


  F200,ISO 100,F3.3,1/250s,DR 100% 1D II,ISO 100,F3.2,1/250s
縮圖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e837cf0ef8aad3d5039993d8b83f062.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d6a14bcd69fb639294f50ad8bbe1ec04.JPG
裁切1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24d47afc87616252821dc7d084bc6316.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de812d796c49093864f79c941a30a431.JPG
裁切2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8ff6217d03cace7a5be8366cbfbda48.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a89ee93572b3cb999ca7a9dd37c82522.JPG

但是,如果對手是換成變身成 800% 的 F200 呢?1D II 竟然輸了,而且幅度不低,但仔細看一下拍攝數據,這張 DR 800% 的照片的曝光量有稍稍低一點點,所以基準點有一點不一樣,所以就繼續找一組的對比照片...

  F200,ISO 200,F3.3,1/400s,DR 800% 1D II,ISO 100,F3.2,1/250s
縮圖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acedc4b884789d10130dee2a6f5cebb5.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d6a14bcd69fb639294f50ad8bbe1ec04.JPG
裁切1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91384f561388f3a2f2f5adc71848441c.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de812d796c49093864f79c941a30a431.JPG
裁切2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3fa63f17449bf74d99bdcf197860e867.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a89ee93572b3cb999ca7a9dd37c82522.JPG

以下的文章為了節省篇幅,只列出 F200 DR 800% 與 1D II 的比較,各位可下載原始檔案作參考。

F200 vs 1D II Round 2

第二組的測試照片就沒什麼好抵賴的了,兩組曝光比例是十分接近,其實 1DII 的光圈還略小了一點點(因為不能調到F3.3),理論上 1D II 來得更有優勢一些,但是結果再一次的由 8 倍威力的 F200 大幅度勝出。

  F200,ISO 200,F3.3,1/160s,DR 800% 1D II,ISO 100,F3.5,1/80s
縮圖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031995d28f675b4ec54ad09a046ddabc.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7703a182e21e4d2a3da19a3d4f79a3b8.JPG
裁切1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47270136cc900d939fa7d37cadd553ec.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e093537ac9a8bea4cd61da3063766903.jpg
裁切2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7487faa4894e27e20f6301a80eb76e64.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418ff68057d90cf0509d877488a23158.jpg

就算把 1D II 調曝一級曝光(ISO 100,F3.5,1/160s),在高光表現上仍有點敵不過 F200 800%,而且整張照片都變得太暗了。
縮圖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031995d28f675b4ec54ad09a046ddabc.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5be07b125e480d76d713cbe9336ac1fc.JPG
裁切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47270136cc900d939fa7d37cadd553ec.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8e6cec9d56a17ddf1f025cbd750bbd6d.jpg

F200 vs 1D II Round 3

不死心的筆者再找來第三組的照片...結果?請自行看看...

  F200,ISO 200,F4,1/210s,DR 800% 1D II,ISO 100,F4,1/100s
縮圖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e7c162dcfb60a683dc9177eb313a116d.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67a240356c29ad5187beb0a5a24ec5e5.JPG
裁切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10bc986948357717e6fa89e83dd21086.jpg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3_422b51cbc730bd4210df26cf66457e3f.jpg

測試到此,筆者的 1D II 對者 F200 的 800% 呈現一面倒的敗象,就算是想用 PhotoShop 來補救,也是不成的,那看來 1D II 可以扔掉了(誤)!?當然不,除了高動態範圍之外,在其他方面 F200 可是不能與 1D II 比的。

為什麼沒有裁切暗部作比較?因為差異不大,所以筆者省略了,在動態範圍上這顆新的 Super CCD EXR 真的連 1D II 也自慚不如,可以想像如果富士搞一台 S6 Pro,在大面積的感光元件用上 Super CCD EXR 的設計,那麼,在動態範圍這一點的能力上,相信會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總結
Super CCD EXR 的出現一開始令人又期待,但又怕受傷害,不過隨著 F200 的上市,Super CCD EXR 的迷團逐漸為人們所打開。也許筆者的評測還沒辦法很完整的呈現 Super CCD EXR 的功力,但筆者相信本篇測試應該還是能為大家解開一些 Super CCD EXR 的迷團。

由眾多的測試結果來看,Super CCD EXR 最有威力是 800% 的動態範圍,居然連我的1D II也無法招架(就算拿 PhotoShop 來調,1D II 還是輸),這個高動態範圍表現最佳是高光亮部的位置,可惜對於暗部的幫助有限。

而強調高感光度低雜訊的 EXR - SN 模式雖然是有效果,不效果不如 EXR DR 般的亮眼。筆者不是說本機高感光度低雜訊的能力不好,事實上 F200 的高感光度的表現已經可以在同類機中用數 1 數 2 來形容了,只是因為高動態範圍的表現太出色,有種會掩蓋其他特色的感覺。

至於 EXR - HR 模式的產出物的效果似乎更加「微小」,有使用和沒有使用的差異實在是不高,令筆者感到有點可惜。

在操作介面上,和前代機十分類似,字體大而清晰,初次上手困難度不高,不過在動態範圍的選項上過於煩雜,不同搭配時有不同的結果,一定要習慣一下才能上手。

性能上其實除了慢速的開機外,其餘令筆者感到滿意,希望富士改進一下,令F系列控制在1秒左右就可以開機來拍照。

成像品質十分優良,雖然長時間曝光有些微小白點以及沒有星茫效果,但整體來說,本機的成像令人滿意。

F200 也是富士 F 系列中第一台擁有較完整手動操控的相機,不過光圈由於沒有光圈葉片的設計,令其光圈僅有兩段可選,使用上變成有點雞肋,不過還是可以將就使用,也是希望往後的 F 系列在操控性上有更大的空間。

基本上本機的最大缺點就是很過時的錄影功能,現在大部分廠都 HD 時代了,F200 還在 480P,又不能變焦,又不能近拍,這個應該屬非改不可的功能!第二個缺點就續航力,F30 / F31 的 600 張驚人續航力至今仍令筆者印象深刻,不過當然 F200 較「瘦」,電池容量少一些也是無可厚非。還有一個缺點見仁見智,就是 F200 的造型,筆者問了身邊的朋友們,大部分都表示不喜歡,筆者也認為應該要重新設計一下用以提高競爭力。

說了那麼多,Fujifilm Finepix F200 EXR 的完整度及功能又更上一層樓,十分值得隨身帶著,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優點:
  • Super CCD EXR 有獨到之處,尤其是高動態範圍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 成像品質佳,色調討喜,在高感光度的表現更是技壓群雄。
  • 28-140 mm 的防手震鏡頭在日常生活或旅遊時十分方便。
  • 近拍成像表現不俗。
  • 全機性能大致爽快,對焦速度亦十分不錯。
  • F 系列終於有較完整的手動功能。
缺點:
  • 錄影功能過時。
  • 開機速度略慢。
  • 續航力表現差。
  • 長時間曝光有些微小白點。
  • 部分功能選單有點混亂。
  • 鏡頭廣角端變形較明顯。
  • 光圈段數僅有兩段。
  • 機身造型較不討喜。

更多實拍
其實這次的測試圖已經夠多了,不過還是挑選了以下的範例圖,請點擊下列小圖觀看或下載。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5_8667c13982644e3d16aa32c38e87c33c.JPG
▲ F14, 1/85s, ISO 100(中正紀念堂)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5_a8c1ead5c437ff73ca7a460cb4f9ac26.JPG
▲ F9, 1/140s, ISO 100(綠光森林內)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5_b130fcfaa047cc8ed7ebb2a8ac688b76.JPG
▲ F9, 1/120s, ISO 100(綠光森林內)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5_60ca9bca3a0c053520ce196030680bca.JPG
▲ F9, 1/120s, ISO 100(綠光森林內)
 
//timgm.eprice.com.tw/tw/dc/img/2009-03/22/1356/kitleong_5_c40996f10f80b1170b4a6f2e1d265175.JPG
▲ F9, 1/140s, ISO 100(綠光森林附近)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