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ikon 最新的中階相機產品線:D7000。
Nikon D7000 承襲著 Nikon D90 的外型,除了保留了拍攝轉盤功能以外,更是加入了 D300s 的過片轉盤,而外型、大小跟重量,都跟 Nikon D90 相當接近。除此之外,D7000 採用了全新 Multi-CAM 4800DX 39點自動對焦系統、包含 9 個十字對焦點。而處理晶片也升級為 EXPEED 2 影像處理器,身為第一台使用 EXPEED 2影像處理器的 Nikon DSLR相機,當然在處理速度、連拍、高 ISO 降躁上都有更高一層樓的表現。

▲ 全新的 Multi-CAM 4800DX 39 點對焦系統,其中紅框九點為十字對焦點。
另外在測光方面則是使用比原本 D3 / D300 所使用的 1005 區 3D 彩色測光更高一級的零件,使用全新設計的 2016 區 RGB 3D 彩色測光系統 II,提升 D700 的測光能力。而有效像素 1,620 萬像素,提供 ISO 100 ~ 6400 的高 ISO 範圍,最高可提升至 ISO 25600,超越 Nikon D300s 可以說是輕而易舉,而也可以與一代機王全片幅的 Nikon D3 一較高下。最後在錄影方面則是支援 1920*1080 24fps 電影規格的錄影,採用 mov 壓縮(H.264/MPEG-4),宣佈 Nikon 終於跳脫 720p 的框架,以及肥大的 Motion JPG 檔案,正式向高清錄影前進了一大步。

▲ Multi-CAM 4800DX 39 點對焦點系統以及 2016 區 RGB 3D 彩色測光系統 II。
D7000 重點特色:
● APS 規格 1,620 萬像素 CMOS 感光元件
● 全新 EXPEED 2 影像處裡引擎
● 1,920 x 1080 @ 24fps 高清影片錄製功能(MOV 格式,最長 20 分鐘)
● 3 吋 96 萬像素液晶螢幕
● 39 個自動對焦點(9 個十字型感應器)
● 連拍速度可達 6 fps
● 快門速度範圍 30 - 1/8000 秒,支援 B 快門
● 支援主動式 D-Lighting
● 感光度為 ISO 100 - 6400,可延伸至 ISO25600
● 光學觀景窗視野率 100%,放大倍率約 94%
● 儲存媒介為雙 SD / SDHC 雙記憶卡插槽
● 採用 EN-EL15 鋰電池,具 1050 張拍攝續航力(CIPA)
● 支援 HDMI 高畫質輸出
● 支援 GPS 裝置 GP-1(另購)
● 體積 132 x 105 x 77 mm,重量約 690 克(不含電池及配件)
● 售價 $10480(淨機身)、$12880(AF-S DX NIKKOR 18-105mm F3.5-5.6 G ED VR 套裝)
外觀介紹
這回 Niko D7000 的外觀跟 Nikon D90 的外觀幾乎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了,除了外型、大小、重量,連型號及對焦輔助燈都在相同的地方,只有些微的小地方有做更動,例如過片轉盤、AF/M 驅動還有按鍵的部分採用 D300 較為大的按鍵。所以總而言之,Nikon D7000 雖然有著 D90 的外表,但是內涵絕對不亞於 Niko D300s,畢竟像素、處理晶片、測光感應器都是目前最先進的規格,以下表格可以先看看目前 Nikon DX 系列相機的規格比較:
Nikon D7000 | Nikon D300s | Nikon D90 |
|
感光原件尺寸 | 23.6×15.6 mm | 23.6×15.8 mm | |
影像處理器 | EXPEED 2 | EXPEED | |
有效像素 | 1,620萬像素 | 1,230 萬像素 | |
連拍速度 | 6 fps | 7 fps 加手把可達 8 fps |
4.5fps |
自動對焦點 | 39 個 中央 9 點十字 |
51 個 中央 15 點十字 |
11 個 中央 1 點十字 |
最高感光度 | ISO25600 | ISO 6400 | |
A/D轉換器 | 14 bit | 12 bit | |
觀景窗視野率 | 100 % | 96% | |
觀景窗倍率 | 0.94 倍 | ||
螢幕 | 3 吋 (92 萬像素) |
||
動態錄影 | 1080p | 720p | 720p |
LIVE VIEW | 有 | ||
測光感測器 | 2016 區 RGB 3D 彩色測光感應器II | 1005 區 RGB 3D 彩色測光感應器 | 403 區 RGB 彩色測光感應器 |
儲存媒體 | 雙 SD 卡插槽 | CF / SD 卡雙插槽 | SD 卡插槽 |
電子水平儀 | 有 | 無 | |
介面 | HDMI / Video / USB 2.0 HS | ||
售價(淨機身) | $10480 | $12980 | $8280 |
一連串的規格看下來,可以說是 Nikon D7000 上打 D300s 也不過分,不過 Nikon 一直以來都常做出以下犯上的行為,當初 D300 剛發售的時候也是上打前代機王 D2Xs,所以照這樣看起來,想必 D300s 的後續機使用的規格,在 Nikon D7000 上也能略為看到一些影子。

▲ Niko D7000 的正面外觀。

▲ 除了 D3 機王系列以外,所有機種都備有對焦輔助燈。

▲ Nikon 醒目的紅內褲特徵,在 D7000 又更往內延伸了。

▲ 右邊手控的部分更為簡略,而轉盤功能下再增加過片轉盤功能。

▲ 不管是連拍或是定時拍攝,都可以利用過片轉盤來選擇。而且 D7000 也具備「靜音快門」的功能。

▲ 收音部分也改到了型號的下方。



▲ 有沒有注意到,原先的 AF 鈕以及連拍鈕都移除了,讓右手控制的部分更簡單一點。


▲ D7000 的背面。按鍵的部分改採 D300s 相似的按鈕。

▲ 這樣的按鈕按起來也比原本的按鈕好按多了。

▲ I/O 的部分,蓋子也不是一般的軟橡膠蓋住,而是還有支撐轉軸可以翻開,方便度上變得更實用了。

▲底部也少不了 擴充端子。這次支援垂直手把的型號是 MB-11。D80/D900 的用戶也無法沿用了。

▲其中一個無法沿用的原因則是因為 D7000 採用新款的 EN-EL15 型電池。


D7000 與 D90 外觀比較
由於 D7000 跟 D90 外觀相近,所以筆者特地借來了 Nikon D90 讓大家看看外型有那些改變。

▲ D7000 與 D90 的外觀,不看型號會以為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 不過相是一些小地方,例如紅內褲的設計,也能看得出不一樣。(前:D90、後:D7000)

▲ D7000 的招牌紅內褲又更往內延伸,接近 D3/D300 的設計。(前:D7000、後:D90)

▲ 兩機的高度比較,D7000 在握把以及閃燈的部分都高出一點,但是實際上的高度沒差多少。

▲ 記憶卡槽就有很大的不同。D7000 因為支援雙 SD 插卡,所以原先 D90 的麥克風位置也移到主轉盤旁的地方。

▲ D7000 也把快門按鍵的按鈕改為 D3/D300 那樣的質感,而其餘按鍵的部分也都放大處理。


▲ 由於 D7000 採用的是新版的 Multi-CAM 4800DX 39 點對焦系統。所以對焦點的呈現都是屬於LED的對焦。

▲ 而 D90 從反光鏡一看就可以看到 11 點對焦反射在反光鏡上。這也顯得兩組相機之間的差異。

▲ 不同的還有這裡。由於 D7000 簡化了機身上方的按鈕,所以原先的 AF 鈕也被移往下方與 AF/M 鈕融合在一起。

▲ 這是 D90 的機頂。由於新增個過片轉盤,所以連帶簡化了部分按鈕,如此一來使用者也不用常常手忙腳亂,讓右手控制太多選項反而慌了步驟。

▲ 兩機機身側身的圖片。

▲ 再來 D7000 則是有支援 D300 級以上的手動光圈設計。

▲ 兩機機身側身的圖片。

▲ 再來 D7000 則是有支援 D300 級以上的手動光圈設計。
只要你手上的 F 接環的鏡頭有支援光圈環設計的話,就可以利用相機接環旁邊的扣鈕,來手動控制光圈的大小,如此一來鏡頭上的光圈無論調到那裡,都會跟相機回報當下的光圈值。這項功能則是在 D300 以上等級的機身才有支援的功能。

▲ 像是 D90 就沒有這個轉扭來手動控制光圈。


▲ 就是鏡頭上的這個突起物。

▲ 安裝上之後要扣上去才能支援測光。

▲ 最後則是閃燈跳起個高度,D7000 大約高出了閃燈高度半截。
所以看完了以上的外觀介紹,大概可以知道基本上 D7000 是隻披著 D90 皮的 D300s (披著羊皮的狼XD?) 但是除了營造 D7000 以下犯上的規格外,但是實際上 D7000 的配重與質感都還比不上 D300s,所以兩者的差距不能單只看規格而已,只是看得出來 Nikon 這次所推出的 D7000 真的是超值又划算的產品。
選單一覽
這回 D7000 的選單已經完全承襲 D300s 的樣子了,而且也新增了一些原本 D90 沒有的功能,例如:電子水平儀、自動白平衡種類、14 Bit RAW 檔紀錄、還有版權崁入等等,在這邊順便簡單的介紹一下 D7000 所有的功能選項還有說明。


▲ D7000 的選單也跟一般 Nikon 相機一樣,分為重播、拍攝、用戶、設定、修飾、最愛 六種選項。


▲ D7000 的最大像素也來到 1,610 萬像素,使用者可以選擇三種尺寸大小拍攝。


▲ JPEG 壓縮以及在 D300s 才有的 RAW 位元長度 14 bit 也是新增的功能。


▲ RAW 檔紀錄也能選擇是否壓縮以及 14 bit /12 bit 位元長度。


▲ 白平衡也有充足的預設選單提供使用者選用。


▲ 而像是自動白平衡或是螢光燈白平衡都有預設場景做細分去選擇。


▲ 手動白平衡則是從 2500K ~ 10000K 都是可以選擇的範圍。



▲ 而像是主動式 D-Lighting 以及自動 ISO 的設定都沒缺席。




▲ 也因為有雙插槽的關係,所以在錄影時也能選擇一張拍攝照片、一張錄影的選項,靈活的使用記憶卡。

▲ 收音器能調整收音時的敏感度。不過基本上可以的話還是外接收音咪比較好。







▲ 在錄影的時候也能選擇單次對焦或是全時對焦,不過在使用全時對焦的時候對焦點很容易跑焦。

▲ 對焦區域模式也有四種對焦方法可以選擇。


▲ 另外像是曝光級距、點測光比例、加權曝光、還有快門連動曝光鎖等等...都有得做調整。

▲ 像是副 LCD 的顯示方法,這裡也能選擇要針對哪樣功能做顯示。


▲ 因為垂直手把改為像是 MB-D10 那樣子,所以也能選擇要先使用哪一個部份的電池。

▲ 閃光燈同步的速度也來到 1/250s。D90 只有 1/200s 。

▲ 內建閃光燈也有針對 iTTL 功能、手動、頻閃,以及指令模式。


▲ 手動閃光也能控制閃光燈的出力值,都可以針對 1/3 EV 來做調整。從 1 ~ 1/128 都可以。






▲ 而 D7000 上擁有一組 fn 按鍵以及預覽按鍵。使用方法都可以指定各項功能到按鈕上,讓使用者可以快速選擇或是切換經常使用的功能。





▲ 反向選擇器,不管你是喜歡左正右負或是右正左負的朋友,Nikon 的功能都可以讓你選擇

▲ 最後則是一般設定選單的部分。




▲ 再來像是自動旋轉或是電池資訊,都有詳細的畫面可以看。



▲ 再來版權信息功能則是可以讓使用者崁入拍攝者或是版權名稱,自動幫相片做上籤名。

▲ 而 D3 / D300 出現的虛擬水平線功能終於出現在 D7000 上了,使用者也可以利用快速鍵來設定水平線的開啟。




▲ AF 微調終於也出現,使用者如果遇到真的有移焦的鏡頭的話,就可以來這邊做調整。
基本上 D7000 的功能選單看下來,跟 D3 / D300 比起來已經沒甚麼相異的地方了,可以說是任何專業性的功能都包含在裡面,所以筆者說 D7000 的外觀雖然接近 D90,但是骨子裡的功能幾乎跟 D300s 完全一模一樣,況且 D7000 的內容規格比起 D300s 都還要高階。所以購買 D7000 的使用者幾乎只要克服外觀的問題的話,這絕對是目前 Nikon 最頂級的 DX 級 DSLR 了。
影像表現
接著來到影像實拍的部分,像是白平衡、色彩模式、高 ISO 測試比較,或是錄影測試等等來做測試,而有的比較圖會使用 Nikon D90 的照片來做交互比較,讓大家看看這兩台相機的差別有多少。而這回筆者因為有新款的 35mm 定焦大光圈鏡頭來一起測試,所以也會有 35mm f1.4G VS 35mm f2D 兩顆前後代鏡頭的比較圖,另外既然 35mm f1.4G 這顆鏡頭對應全片幅相機,筆者也會有這顆鏡頭在 FX 相機以及 DX 相機下的比較圖,希望大家可以看得盡興。
AF-S 35mm f1.4G
首先先來看看 35mm f1.4G VS 35mm f2D 這兩顆鏡頭的外觀以及比較

▲ 35mm f1.4G 與 35mm f2D。雖然光圈差一級,但是大小卻差了兩倍以上。

▲ 前玉的口徑也是不容小可。

▲ 35mm f1.4G 使用的是塑鋼的外觀,表面採用咬花的紋路設計。

▲ 超音波馬達、後鏡對焦、球面鏡片、奈米塗層,該有的功能一應俱全,就差沒有防手震了XD

▲ 後玉的部分看得出來 35mm f1.4G 的鏡片大小有多大。

▲ 由於是 RF 後鏡對焦的方法,所以對焦時會驅動最後一片鏡片來對焦。

▲ 從屁股看進去也能看到 35mm f2D 的光圈葉片為六角形,而 35mm f1.4G 則是接近圓形。

▲ G 鏡最大的特徵就是移除了鏡尾的光圈環,如此一來節省成本,也讓 Nikon 未來全面電子化。


▲ AF-S 35mm f1.4G 的 MTF 值。

▲ 採用 7 組 10 枚鏡片的方式,擁有一片非球面鏡頭以及奈米鍍膜(可惜沒有 ED 鏡片)
而這兩顆鏡頭在一樣光圈全開下,其實只有 1 級 EV 的表現對於景深來說沒有太大的差異,不過在色澤方面看得出來 AF-S 35mm f1.4G 的顏色比較濃郁,與新一點的 G 鏡相比大致上髮色一致。而 AF 35mm f2D 則是顏色較淡。兩者同時放大檢視的話可以發現其實 AF 35mm f2D 並不會遜色於 AF-S 35mm f1.4G ,畢竟兩顆鏡頭的價差為六倍,所以以這樣的比較來看反而比較凸顯 AF 35mm f2D 的 CP 值了。
而兩顆鏡頭的對焦速度也是大家關心的重點之一,畢竟雖然 Nikon 主打著安靜無聲的超音波馬達,但是卻使對焦速度變慢許多,筆者也作了測試,大家可以觀看下面的影片來做比較。
▲ AF-S 35mm f1.4G 對焦速度
▲ AF 35mm f2D 對焦速度
白平衡&色彩調控
這次 Nikon D7000 的可選擇選項相當多,而最常用的自動白平衡也多了一種保留暖色調的選項,使用者可以針對燈光環境來選擇白平衡的設定。
白平衡
▲ 自動白平衡(標準) ▲ 自動白平衡(保留暖色調)
▲ 白纖燈(鈉燈) ▲ 白纖燈(暖白色螢光燈)
▲ 白纖燈(白色螢光燈) ▲ 白纖燈(冷白色螢光燈)
▲ 白纖燈(晝白色螢光燈) ▲ 白纖燈(日光螢光燈)
▲ 白纖燈(高色溫水銀燈) ▲ 螢光燈
▲ 直射陽光 ▲ 閃光燈
▲ 陰天 ▲ 陰影
照片調控
▲ 風景
變形控制
變形控制也是 Nikon D7000 新增的功能之一,這次使用的是搭配 D7000 的 Kit 鏡組18-105mm f3.5-5.6G VR ED,還有新一代大光圈 35mm 鏡王 AF-S 35mm f1.4G 。大家可以比較一下開啟變形控制後的照片差異。
主動式 D-Lighting
主動式 D-Lighting 這個功能在 Nikon 相機也出現好幾回了,從原本只有低、中、高,到現在新增了超高以及自動,都是為了幫忙解決使用者在拍攝高反差場景所帶來曝光級距不足的問題,畢竟數碼相機 感光元件的寬容度不高,要達到肉眼所見的景象實在有些困難,所以在早時有搖黑卡這般諸如此類的功能,主要就是要讓拍攝的照片可以更接近眼睛所見到的畫面。 而主動式 D-Lighting 就是可以幫助使用者在拍攝後直接經由相機晶片處理,讓照片的曝光可以更平均,不會造成亮部過曝、暗部過暗的成果。
ISO 測試
這次 Nikon 所使用的是新式的 EXPEED 2 處理晶片,據稱處理流量是前代 EXPEED 的兩倍,而 D7000 的 ISO 能力也突破原有 D300s 的限制,來到標準 ISO 6400、擴展來到 ISO 25600 (Hi 2)了,所以筆者這次也借用 Nikon D90 來同時拍攝比較,因為最接近 D300s 高 ISO 的大概也只有 D90 了,以下就來看看 D7000 的 ISO 表現:
連拍測試
這回 Nikon D7000 帶來的是每秒 6 張的連拍速度,相對於 D300s 的 7張 / 8張(安裝手把),雖然略為遜色了一些,不過比起原本 D90 的每秒 4.5 張連拍來說則是相當大的進步,畢竟每秒六張的連拍速度也已經夠一般使用者使用了。而接著配上的是 39 點 AF-C 自動伺服對焦,帶來的追焦準確度絕對比 D90 來得有更大的提升。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D7000 在路上追焦行駛中的車子的連拍測試吧!(對焦點在車牌)
Nikon D7000 連續拍攝追焦測試 |
|
![]() |
![]() |
▲ 第一張 | ▲ 100% 裁切 |
![]() |
![]() |
▲第二張 | ▲ 100% 裁切 |
![]() |
![]() |
▲第三張 | ▲ 100% 裁切 |
![]() |
![]() |
▲第四張 | ▲ 100% 裁切 |
![]() |
![]() |
▲第五張 | ▲ 100% 裁切 |
![]() |
![]() |
▲第六張 | ▲ 100% 裁切 |
![]() |
![]() |
▲第七張 | ▲ 100% 裁切 |
![]() |
![]() |
▲第八張 | ▲ 100% 裁切 |
![]() |
![]() |
▲第九張 | ▲ 100% 裁切 |
以拍攝移動中的物體來說,車子的時速約 40 公里,全程使用 AF-C 伺服對焦來連續拍攝,前 4 張的結果還算可以接受,不過由於物體越來越近,在等速度接近的移動下,相機對焦計算的負荷以及放大距離都會有所影響。而畢竟比起 D3 級的機王來說,D7000 六連拍約有 50% 的準確率,而用 D3 的話至少有八成以上的準確率,這跟機身等級以及對焦點系統都有所影響,雖然說是全新設計的 Multi-CAM 4800DX 39點自動對焦系統,但是比起 D300s 的 Multi-CAM 5100DX 51點自動對焦系統,筆者倒是認為這部分是有點降級了。
錄影功能
這回 Nikon D7000 終於支援 1920*1080 的解析度了,一直以來 Nikon 常常很喜歡把 DX 機拿來當錄影機的試金石,第一台可錄影的 Nikon DSLR相機為 DX 系列的 D90,而第一台可 1080p 錄影的相機則是 DX 系列的 D7000,但是像是 D90、D7000、D300s 這幾台數碼DSLR相機,在錄影時都無法在錄影中調整光圈大小,只有 Nikon 頂級機王 D3s 有這個功能(可惜 D3s 的錄影規格只有720p)。雖然這個功能在一般家用上不是說那麼重要,但是身為第一台可錄影的數碼DSLR相機:5D Mark II 也已經透過韌體更新,達成可 1080p 24fps 錄影、錄影手動光圈的功能了,所以要說在 DSLR 錄影這一塊的話,Nikon 似乎還在後面緊緊追著呢!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筆者使用 AF-S 35mm 1.4G 來錄影,雖然是相當安靜的SWM超音波馬達了,但是錄影的時候收錄的變焦的聲音倒是不小,而且追焦速度不是說很快,目前用過錄影對焦速度最快的 DSLR 相機的 話大概還是 Sony 莫屬了!所以建議大家,可以的話把手動對焦練好會比較好,因為現在大多數都是使用 92 萬像素的 LCD,所以辨識度也不會說太低,因為像這樣對焦時常跑來跑去的情況,對畫面來說實在不是說很好看就是了。
AF-S 35mm f1.4G 在 FX 規格以及 DX 規格下的比較
由於手上這顆 AF-S 35mm f1.4G 的新鏡王在全片幅也是可以用的,所以筆者特地拿全片幅相機與 DX 相機來一起做拍攝比較,大家可以看看當 AF-S 35mm f1.4G 在全片幅上被釋放的時候有幾毒!
Nikon AF-S 35mm f1.4G FX & DX 片幅拍攝比較 |
|
![]() |
![]() |
▲ D3,F1.4 | ▲ D7000,F1.4 |
![]() |
![]() |
▲ D3,F2.0 | ▲ D7000,F2.0 |
![]() |
|
▲ D3,F2.8 | ▲ D7000,F2.8 |
![]() |
|
▲ D3,F4.0 | ▲ D7000,F4.0 |
![]() |
|
▲ D3,F5.6 | ▲ D7000,F5.6 |
修飾選單

▲ 筆者喜歡 Nikon 的功能之一就是這個修飾選單功能了。因為可以在相機中調整照片的各項素質,等於是把電腦的修圖軟體搬到相機上面來,對於懶得回家處理 RAW 檔的朋友來說,如果可以在相機上控制的話還省去了回家用電腦修圖的麻煩了~

▲ 像是提供濾鏡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在相機上直接做創意攝影。


▲ 或是利用色彩平衡來調整照片的 RGB 值。




▲ 另外像是調整大小、變形控制,都可以在繼續做修正。

▲ 想要直接把相片變素描?就使用色彩輪廓。


▲想要讓照片把鮮豔色彩印出來?使用色彩素描就可以了。


▲ 要讓房子立起來也沒問題,使用透視控制就可以模擬移軸鏡的效果了。


▲ 而微縮效果也可以讓相片模擬淺景深的感覺。
結論
先跟各位說聲不好意思,因為 D7000 在筆者手中使用的時間不長,能做的測試都儘量去拍了,如果有些不嚴謹的地方請多包涵,而這回也缺少了美少女攝影,因為時間上的關係沒辦法拍攝,真的是對不起各為了。
而這次拿到 Nikon D7000 也很興奮,雖然筆者平常都使用 Nikon 的 D3,不過 D7000 的表現真的很讓我訝異,因為一直以來 D3 如過不是工作的話筆者是很少帶出門的,平常出門都是帶 NEX3 當作隨身機,而以 Nikon 的相機來說,D5000 系列雖然最小,但是功能性以及質感都很不足,而 D300s 機身也不是說方便攜帶,而擁有 D300s 強大功能以及 D90 般大小外型的 Nikon D7000,倒是相當的適合攜帶,筆者喜歡一機一鏡,使用 35mm F2 就直接出門拍攝了,以 35mm 的視角在 DX 上面拍攝來說大概是 50mm,很適合在外做人文攝影。而這次連同 AF-S 35mm f1.4G 一起測試也相當興奮,不過知道這顆 35mm 鏡王的價格後就相對的退縮了,畢竟 $13880 的價格實在有點高,因為基本上來說 AF 35mm f2D 的畫質本身就不錯,而且輕巧、堅固、快速,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為了 1EV 的光圈去升級這顆高貴的鏡頭。至於紫光的部分,在 AF-S 35mm f1.4G 上也是還在的,但是由於 D7000 似乎沒有色散抑制的功能,所以比起有色散抑制的 D3 還說,紫光的現象反而比較明顯,不知道 Nikon 何時會下放這個功能。
而回到 D7000 來說,使用新款的對焦點設計以及 EXPEED 2 影像處理晶片,其實看得出來,D7000 有些規格都會在未來 Nikon 新機上面出現。而現今 Nikon 的DSLR相機,使用的十字對焦點都是在中間,雖然對焦點數量比起 Canon 還要多,但是相對於 Canon 在 1D Mark IV 上在周圍都有十字對焦點,提升暗部對焦的能力,Nikon 的對焦點實在有點無力,雖然可以利用對焦輔助燈或是裝上 SB-900 來提升暗部對焦的能力,但是對焦輔助燈如果裝上太大的鏡頭的話,反而會不方便對焦,而 SB-900 的神燈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財力選購的(裝上去也很重)。而 Nikon D7000 的暗部對焦能力來說,可以說是中下等級而以,尤其是配上 AF-S 35mm f1.4G 這類的大光圈鏡頭,很容易無法對焦或是造成脫焦的現象,這是希望未來可以透過韌體改進的部分。而實體對焦點的方面最好可以在四周分佈十字對焦點,如此一來才能治標治本,不然對焦點的數量多,但是不實用的話也是枉然。
優點
● 新式的 39 點對焦系統,搭配 9 點十字對焦點。
● 使用新版的 EXPEED 2 影像處理晶片,在讀寫速度上速度相當快。
● 2016 區 3D 測光,提供精準的測光能力。
● 提供雙卡槽 SD 記憶卡設計,可雙重備份、額外儲存、RAW+JPG 分別儲存。
● 錄影功能提供最高 1920 * 1080 24fps 動態 H.264 規格錄影。
● 自動白平衡提供眾多的選項。
● 靜音快門的改善。
● 鋁鎂合金機身,提供兼顧的品質。
● 100% 視野率、0.94 倍放大率的光學觀景窗。
● 細緻、色彩鮮明的高像素三吋 LCD 螢幕。
● 提供前製以及後製D-Lighting效果。
● 內建閃燈提供多組閃光燈觸發功能。
缺點
● 暗部對焦能力稍微不足。
● 十字對焦點過於集中在中間。
● 錄影模式功能可以再加強。
● 錄影時容易將鏡頭對焦的聲音收錄。
實拍範例
以下影像皆以 Nikon D7000 拍攝,機身直出無後製調色處理,可點擊觀看原始圖檔。
▲ f3.5, ISO100, 1/800s
▲ f5.6, ISO400, 1/60s
▲ f20, ISO100, 1s
▲ f1.4, ISO400, 1/60s
▲ f2.2, ISO400, 1/40s
▲ f1.4, ISO100, 1/250s
▲ f2, ISO100, 1/2000s
▲ f5.6, ISO400, 1/200s
▲ f1.4, ISO100, 1/800s
▲ f1.4, ISO450, 1/800s
▲ f2.2, ISO100, 1/30s
▲ f1.4, ISO100, 1/500s
▲ f1.4, ISO220, 1/800s
▲ f1.4, ISO400, 1/30s
▲ f1.4, ISO100, 1/3200s
▲ f3.5, ISO200, 1/1600s
▲ f5.6, ISO400, 1/200s
▲ f5.6, ISO400, 1/200s
▲ f1.4, ISO100, 1/50s
▲ f1.4, ISO100, 1/50s
▲ f1.4, ISO800, 1/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