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rPods Pro 3 耳機
版主個人在用一代的 AirPods Pro,是在 2019 年推出的版本,已用了五年,中間因設計問題出現爆裂聲,在保養期內換過一次,之後一直正常使用,到近半年在消除低頻(如引擎聲)時,會出電流聲,終於等到出三代就入手換新耳機。

▲包裝盒背面有寫 AirPods Pro 3 字樣。


▲今代耳塞多達五種尺寸。


▲充電盒側面有吊繩孔。
雖然外觀分別不大,但細心看會發現 AirPods Pro 3 的充電盒改了隱藏式顯示燈,另外如二代一樣有吊繩掛孔。至於耳機本身外觀和過往的版本差不多,不過實際佩戴感受頗不一樣。首前由於三代採用了新泡棉耳塞套,能更有效隔絕外部噪音,個人感覺耳塞變得較硬,要花時間適應。雖然蘋果提供了多達五種耳塞,但個人體驗是 M 碼有點頂耳,S 碼又略細容易滑落,可能因為新泡棉略硬之故。

▲左起 AirPods Pro 一代至三代,可以發現三代的充電盒變大,指示燈採用隱藏式,至於耳機外觀其實有所調整,三代都有所不同。
買 AirPods 都是貪方便,三代一如過往方便,第一次在 iPhone 旁打開就有確認畫面,可以簡單作配對連線,之前在不同蘋果產品切換都不需要再進行配對。不過有些太貼心的功能個人未太適應,暫時先行關閉。例如朗讀訊息、頭部動作回覆,用戶可以依個人需要開啟。
至於耳機表現方面,第一印象是降噪增強許多,由於版主之前使用的是一代耳機,廠商稱三代提升達 4 倍,也是二代的 2 倍,過往搭小巴、巴士一些低頻無法完全消除,在三代顯得明顯安靜了許多。至於在飛機上的表現則要等日後再作測試。
音色方面,版主未有聽很長時間,但第一印象低音表現有明顯增強,聽一些節奏感動的歌曲很明顯,雖然未到「揼心口」那種強力低音,但表現比過往好。至於細節表現其實和一代差不多,細節現表現不太分明,聲音都有點糊,如果以近二千元價位,絕對有音色更好的耳機,不過買 AirPods 都是求方便,只能說別太要求。




▲分別試了古典樂、流行曲等,低音表現有明顯加強。


▲支援運動訓練,可選擇自訂或推薦音樂。其實這功能略為雞助,不少使用 iPhone 與 AirPods 的用戶都有 Apple Watch,功能上有點重叠。
至於電量方面,稍試出門全程使用耳機聽音樂,過程約 3 小時左右,中間因交談有把耳機放回充電盒約 2-3 分鐘,回家檢查耳機電量剩 69%,表現不錯。此外,談到聽音樂,順帶一提,iOS 26 多了一個歌曲過渡的功能,就是歌如歌之曲會無縫連接,下一首歌會跳過部分前奏,做運動時使用或頗合適。
至於通話部分,AirPods Pro 一代的通話可以用差來形容,版主遭遇過很多次,對方都指示無法聽到我說甚麼,最終要收起耳機直接拿起手機來通話。至於三代的通話質素,版主試過在巴士上講接電話,對方可以聽到我的說話內容,未有表示無法聽到,算是很大的進步。
總結:
作為 AirPods Pro 一代的用戶,個人覺得新版有大幅改進,尤其通話方便改善了不少。不過其實有些功能太貼心,其實用不太上,如朗讀訊息,連表情符號都讀出就有點多了,可能用一陣子還是關上。至於翻譯功能由於目前未有支援中文,等及後更新再試用。如果期待音質有改善的話,可以肯定告訴你,買一副兩千元價位的有線耳機,表現會好得多,但降噪 + 方便才是產品的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