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sung Galaxy Z Fold7
(1) 設計升級
近期推出的摺機都相當纖薄,但筆者從盒中拿出 Galaxy Z Fold7,仍然驚艷於它的纖薄機身。Z Fold7 摺合時機身為 158.4 x 143.2 x 8.9mm,展開後更只有 4.2mm 厚,無論摺合或展開狀態都相當纖巧,而且機重僅 215g,甚至比 S25 Ultra 還要輕。整體外觀設計明顯比上代 Fold6 更上層樓,初上手已帶來強烈印象。輕薄設計雖然提升便攜性,但亦帶來一些使用上的取捨。例如側邊電源鍵結合指紋辨識,因機身太薄而變得非常細長,按壓手感一般,加上鍵位不凸出,用起來容易出現摸不到電源鍵而無法解鎖,不過啟用「隨時啟用指紋辨識」功能後可稍為改善。此外,Z Fold7 鏡頭模組突出,配合極薄機身,在摺合放枱面時會出現「搖搖板」無法平放的情況,加鏡頭在機背左上角,情況更明顯。
撇除上述小問題,Z Fold7 的設計仍值得高度肯定。三星在外觀與配色方面依然細緻講究,俐落方正的機身配上簡約風格,機背更無多餘字樣或裝飾,整體質感遠勝不少同類摺疊機。


▲Z Fold7 延續三星的環保包裝,除了包裝相當扁平化,內容物也相對簡單,僅包含手機本體、SIM 卡針、充電傳輸線,以及簡單的說明書。


▲手機的外觀設計相當方正,看起來相當有型,且科技感十足。對於大摺疊手機來說,215g 的重量確實相當輕,搭配 6.5 吋外螢幕,單手操作的體驗非常好。值得注意的是,原廠沒有針對外螢幕部分預貼保護貼,怕刮傷的朋友需要自費準備。

▲由於機身厚度大幅減薄,搭配上窄螢幕設計,拇指可以不費力按到螢幕另一側,單手持機操作也很方便

▲內螢幕這回加大到 8 吋,用來瀏覽網頁或者雙視窗多工操作的體驗都很不錯。

▲整體的設計相當簡約,機身上沒有多餘的裝飾或者莫名其妙的文字,配合方正落質的設計風格,質感相當出眾。


▲由於機身大幅減薄,這款手機在摺疊後也只有 8.9mm。由於機身很薄加上直角邊框設計,確打開內屏時有點難施力的感覺。

▲頂部除了有收音咪孔,還有 SIM 卡槽與喇叭孔。

▲底部則除了收音咪與另一個喇叭外,還配置了 Type C 傳輸充電孔。值得注意的是,天線位也兩面對稱。

▲這回 Z Fold7 還是沒有支援 eSIM,但卡槽支援雙實體 nano SIM。

▲我們拿出手邊的 Pixel 9 Pro XL 來跟摺疊後的 Z Fold7 做比較,可以發現這款摺疊機 8.9mm 的厚度真的很薄,甚至已經很逼近 Pixel 9 Pro XL 的 8.5mm。


▲而展開之後,機身厚度更是達到驚人的 4.2mm,就算把它當作平板產品來比較,這個厚度跟 215g 的重量也都更勝現有同尺寸的平板產品了。

▲細長的電源鍵沒有特別做突出或下凹設計,在盲按時或會難以發現電源鍵。

▲另外要注意的就是,機身雖然很薄,可是鏡頭突出相當明顯。
(2)螢幕升級
Z Fold7 今代在影音體驗上亦有明顯升級,內外螢幕同步提升。外螢幕由上代 22:9、6.3 吋,改為更實用的 21:9、6.5 吋,解像度為 1080 x 2520、422ppi,比例更接近一般手機,操作手感更佳。內螢幕亦由 7.6 吋擴大至 8 吋,解像度為 1968 x 2184、368ppi,內外螢幕同樣支援最高 120Hz 更新率,顯示順暢,加上最高亮度達 2600nits,即使在戶外使用亦保持清晰可讀。至於音效表現,雖然機身輕薄令人擔心喇叭會被犧牲,但實際表現令人放心。它的表現音量充足,音質不俗,在旗艦機中屬中上水準,最大音量下亦無明顯雜音或拆聲的情況。


▲這款摺疊機內外螢幕都比上一代更大,而且摺疊手機的好處就是觀看影片的方式特別多,尤其是展開到內頁螢幕觀看的時候,更能體驗到大螢幕的優點。

▲不想要手持也沒關係,在半開合的狀況下手機本體就是你的支架,對於喜歡睇片餸飯的朋友來說,這用法很方便。


▲Fold7 的內、外螢幕亮度都很充足,實際在陽光下進行測試,可以看到依然能保有不錯的閱讀性。
(3)效能升級
Galaxy Z Fold7 這次搭載由台積電 3nm 製程的高通 S8 Elite 晶片組,而我們手上拿到的測試機為 12/256GB 版本,12GB + 512GB 以及 16GB + 1TB 的版本。在效能表現上比起上一代採用的 4nm 製程晶片更進步,但可能顧慮到超薄機身的設計,在效能發揮上相對保守,可以發現實測 Geekbench 效能表現沒有其他搭載同晶片的直立機來得高,不過測試結果依然是旗艦機水準。值得一提的是,Z Fold7 在溫控表現令人驚喜。本以為超薄設計會令散熱吃力,實際使用期間卻幾乎未見明顯發熱,這點可算是加分位。

▲Geekbench 測試結果。

▲3Dmark 測試結果。

▲PCmark 測試結果。
Z Fold7 機身大幅輕薄之餘,仍維持上代同樣的 4400mAh 電池容量,雖然比 OPPO Find N5 或 vivo X Fold 5 等同級輕薄機略低,但受惠於 3nm 晶片的低功耗設計,在一般使用下仍可做到一日一充,續航表現屬可接受範圍。
實測內外螢幕的串流影片播放續航,設定為 Wi-Fi 連線、關閉自動亮度、螢幕亮度及音量調至約 50%、螢幕更新率為預設最佳化,並連續播放一小時 1080p YouTube 影片。結果外螢幕耗電 6%,推算滿電下可播放約 16.7 小時;內螢幕則耗電 8%,換算約可播放 12.5 小時。整體表現中規中矩,談不上突出,但尚算實用。


▲使用 6.5 吋外螢幕連續播放一個小時高清串流影片後,電量下降 6%。


▲而使用 8 吋大的內螢幕連續播放一個小時的高清串流影片後,電量則是下降了 8 %。
(4)相機升級
接下來就是 Z Fold7 的相機表現。新機有兩項明顯升級。首先,24mm 主鏡頭升級至 1/1.3 吋、2 億像素大感光元件,超廣角與三倍望遠鏡頭則維持上代的 1200 萬與 1000 萬像素。主鏡在夜拍與兩倍變焦裁切效果上均有明顯提升。第二項改動是將內螢幕的前鏡頭改為開孔式設計,取消了上代的屏下鏡頭設計。過往的屏下鏡頭在其實視覺上並未完全隱形,但對影像質素影響頗大,反而得不償失。改用開孔設計後,畫質大幅改善,實用性亦提升。
至於整體使用體驗,雖然超廣角與望遠鏡的規格未有提升,但配合軟件調校,實拍效果依然不俗。而錄影方面亦屬高規格,全鏡頭支援 4K 60fps,主鏡更可拍攝 8K 30fps。唯一美中不足是兩個前鏡頭都未支援自動對焦,略為可惜。

▲這次主相機不但加大感光元件尺寸至 1/1.3 吋,像素達兩億。


▲這次內、外兩顆前鏡頭都採用開孔式設計。外螢幕鏡頭焦段為 24mm,內螢幕鏡頭則達到 18mm,方便多人大合照。

▲透過外主鏡頭也可以自拍,在介面選擇外屏幕預覽開啟即可。







▲0.6X、1X、2X、3X、10X、20X、30X 各焦段日間場景實拍成像。因為望遠鏡頭規格一般的關係,這款手機日間場景下放大到 10 倍都還算是可用畫質,但如果拉到 20 倍就明顯感受到很吃力了。
▲主鏡頭 4K 30fps 錄影成像。
▲開啟超穩定動態模式錄影成像。(超穩定動態錄影功能是以超廣角鏡頭搭配裁切而成。)
更多 Z Fold7 實拍成像:










▲Z Fold7 的相機表現無論日拍、夜拍或錄影都相當穩定,主鏡頭像素高,就算放大兩倍作近拍,成像仍然清晰。較弱的一環是望遠拍攝,與 S25 Ultra 相比仍有一段距離。
結語:非常接近大摺完全體
最後要提的是 Z Fold7 一項大家可能不太想聽的「升級」,就是售價住上調,由上代的港幣 $14,398 升至今代的 $14,998。雖然定價更高,但從整體實測體驗來看,這次在設計與規格上的升級確實明顯,超薄機身加上成熟工藝,已相當接近大摺手機的理想狀態。至於因為纖薄化所以今代不再支援 S Pen 觸控筆,這是否缺點就因人而異,筆者使用了 Z Fold6 好一段日子,也有購入內附 S Pen 的保護殼,但拿 S Pen 來使用的次數其實寥寥可數,頂多是給小孩玩玩畫圖、自己偶爾做筆記,畢竟個人並非長期 Note 系列用家,未有很習慣不時使用 S Pen。所以今代為纖薄而犧牲 S Pen,個人認為是相當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