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結構設計
為了節省空間,蘋果採用全新「相機平台」設計,把邏輯板部分嵌入相機模組凸起區域,讓電池能擁有更大容量,並以金屬外殼加強結構。此舉既提高內部空間利用率,又能避免電路板受彎折影響,增強耐用性。iFixit 指出,雖然拆空後的鈦金屬框架仍可徒手拗彎,但裝滿元件後幾乎無法變形,顯示內部配置對剛性有關鍵作用。維修便利性提升
iPhone Air 機身更薄,但維修難度反而下降。內部採單層結構,避免元件深藏難拆。螢幕與背蓋用卡扣固定,幾乎不用膠水;電池則以低電壓即可釋放的黏著劑固定,更換過程更安全簡單。
USB-C 與內部晶片
另一亮點是 USB-C 連接埠,採 3D 列印鈦合金製成,雖然抗刮性不及主框架,但結構強度足夠,並支援模組化更換。iPhone Air 亦是首款搭載蘋果自研 C1X 5G 數據晶片的機種,配合 A19 Pro 處理器與 N1 網路晶片,效能與連線表現均有提升。不過 C1X 未支援毫米波,iPhone 17 與 17 Pro 仍採用 Qualcomm Snapdragon X80 晶片,顯示蘋果未把自研方案擴展至主流系列。電池與維修評價
iFixit 發現,iPhone Air 所用的 12.26Wh 電池可與 MagSafe Battery Pack 行動電源互換,進一步提升維修便利性。最終 iFixit 給予 iPhone Air 可維修性 7/10 的高分,認為蘋果在降低零件配對限制及提供維修手冊方面已有明顯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