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方面,蘋果將由鴻海(Foxconn)與新日興(Shin Zu Shing) 聯合負責鉸鏈製造,合資公司掌握約 65% 訂單,其餘由美國 Amphenol(安費諾) 承製。分析指若市場反應理想,蘋果或於 2027 年後 引入 立訊精密(Luxshare) 成為第三家供應商,以擴充產能並壓低成本。屆時蘋果在零件採購上將擁有更大議價空間,供應鏈效率亦有望進一步提升。
維持輕量化設計 液態金屬方案暫被放棄
設計上,市場預測摺疊 iPhone 外觀將延續「兩部 iPhone Air 拼合」的概念,以鈦合金與鋁合金混合材質打造輕薄而堅固的機身。郭明錤透露,蘋果曾評估使用 不鏽鋼框架搭配液態金屬鉸鏈,但因重量偏高,最終仍回歸以輕量金屬為主的方案。
儘管外界盛傳摺疊 iPhone 將於 2026 年 登場,但目前量產時程尚未確定。自 2019 年起,蘋果摺機傳聞幾乎年年出現,卻始終未見成品。不過,從供應鏈準備與成本優化可見,蘋果仍在穩步推進開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