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hing Ear (stick) 開箱

▲ 收到的耳機包裝放在一個牛皮紙盒中,並且用了 Nothing 的紙膠帶封口。

▲ 包裝盒採長方柱體設計。

▲ 它與 Nothing Phone (1) 一樣均採用破壞式包裝設計,盒裝的頭尾兩邊都有這個可以撕開的指標,沿著箭頭撕開包裝後就可取出內容物,不過盒裝就會被破壞,無法回復成原本的樣子。

▲ 從兩端分別取出耳機以及配件盒。

▲ 配件盒內有簡易的說明書以及 USB-C 傳輸線。
外型很吸睛
跟先前的 Ear (1) 一樣,Ear (stick) 同樣大量採用了透明機殼元素做為設計的主軸,包括電池充電盒的外殼、耳機本體都使用了透明壓克力材質;另外它在設計上比較特別的就是充電盒採用了類似口紅的圓柱體造型,底部可以旋轉,然後充電盒外殼上開了一個孔,只要旋轉底部 180 度,這個外殼的孔就會轉到背面,也就是耳機本體的上方,這時就可以取出耳機;用完以後只要把耳機放回,然後再轉一下底部,外殼就會把耳機給蓋住,就算掉落耳機也不會噴出來。
▲ 耳機充電盒採用圓柱體透明外殼設計。

▲ 外殼上挖了開孔。

▲ 充電盒背面印有 Nothing 的點陣字體 logo。

▲ 底部使用紅色做為點綴,帶出口紅的設計概念;這邊除了有 USB-C 充電埠以外,還有一個銀色的配對 / 重置按鈕。

▲ 將底部旋轉 180 度,讓充電盒的洞口旋轉至耳機部位,就可以取出耳機。


▲ 耳機採磁吸設計,透過充電盒上的 2 個接點對耳機充電,另外中央也有一個 LED 指示燈。
半入耳式耳機,戴起來穩固性較低
有別於第一款 Ear (1) 耳機,Ear (stick) 在耳機本體上使用了半入耳式設計,也就是說它沒有使用矽膠耳塞,因此對於某些較為敏感的人來說,不會有矽膠耳塞進入耳道帶來的不適感;另外 Nothing 也特別強調耳機採用了人體工學設計,因此戴上以後不會有異物感。實際配戴的感想是,的確它在耳朵內的感受沒有像一般入耳式耳機那麼明顯,不過對我來說,由於少了矽膠耳塞做為支撐,我認為 Ear (stick) 的穩固性並不是太好,當我行走或騎腳踏車的時候,常常會因為耳機稍微鬆動,讓耳機密合度降低,導致漏音以及低音部分的大幅衰減,讓我時常要重新把耳機盡量往內塞回去,但沒多久又會自己鬆脫(但還不至於鬆脫到從耳朵裡掉出來,只是稍微鬆脫產生縫隙而已),我認為它比較適合一般使用場景,如果是運動使用的話我就不那麼建議。


▲ 耳機本體採半入耳式設計,造型使用了透明外殼搭配白色與黑色機殼,並且用白色與紅色的圓點來區分左邊與右邊耳機,相當好看。

▲ Nothing 強調這個耳機的外型符合人體工學,實際戴起來的確沒什麼壓迫感。
與上一款耳機不同,Ear (stick) 將原本的觸控操作改採按壓操作,只要輕捏耳機柄就可以進行對應操作,比方說按一下是播放 / 暫停、按二下是下一首、長按是音量增加 / 降低等等,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操作方式。許多真無線耳機採用的觸控操作,有時經常會發生觸控不靈敏、或是觸控過於靈敏的情況,特別是在濕手狀態的時候,採用按鈕或是按壓操作就會少掉這樣的隱憂。

▲ Ear (stick) 改採按壓操控的方式,但它沒有突出的實體按鈕,是透過捏一下耳機柄的方式進行。

▲ 從耳機柄的內面可以看到內部零件構造。
澎湃低音、清晰高音
由於半入耳式耳機較容易發生漏音情形,因此 Nothing 特別在 Ear (stick) 上使用了 12.6mm 的大尺寸動圈單體,強調具備渾厚低音、清晰高音與豐富細節,而小編也試著將它與手機配對,並透過 Spotify 試聽,結果發現在耳機確實配戴的情況之下,它的低音的確相當有份量,甚至讓我有一點在聽 Beats 耳機的錯覺;不過它在高音部分的表現也相當清晰,不會糊糊濁濁的,音場相當開闊。不過,以上的體驗前提是耳機要穩固塞在耳朵裡,如果有稍微的鬆動導致漏音的話,低音的部分就會大幅流失,體驗會差非常多。另外在隔絕噪音的表現上,由於 Ear (stick) 是半入耳式耳機,缺少矽膠耳塞做第一層的噪音隔離,因此它在戴上後還是可以明顯聽見外部的聲音;此外耳機並沒有支援 ANC 主動降噪功能,僅提供通話時的降噪,因此在聽音樂時依舊可以聽見外面的聲音。

專屬 App 尚未問世
Nothing Ear (stick) 可以支援 Google Fast Pair 以及 Microsoft Swift Pair,也就是說當用戶首次將充電盒打開時,附近的 Android 手機或是 Windows 筆電就會直接跳出配對提示,讓用戶快速配對耳機;另外 Android 手機也會提示用戶下載專用的 App 以設定耳機。不過,雖然 Nothing 在發表耳機的時候曾經指出,他們會推出一個新的「Nothing X」應用程式,用來搭配自家的 IoT 產品,Ear (stick) 預設也會使用這個 App 進行設定。雖然 Ear (1) 的應用程式也是可以用在 Ear (stick) 上,不過裡面有些功能明顯 Ear (stick) 無法支援,像是 ANC 與環境音的切換在 Ear (stick) 上就完全無法使用,因為耳機本身並不支援 ANC。

小結:音質不錯,定價稍微尷尬
今天試聽的這款 Nothing Ear (stick) 藍牙耳機,在音質部分算是有點顛覆我對半入耳式耳機普遍音質不是太好的印象,它在低音、中音、高音的音域都有蠻不錯的表現,而且配戴起來也沒什麼壓力;不過它依舊有一般半入耳式耳機比較容易鬆動而漏音的缺點,雖然耳機本身防汗,但半入耳式的設定讓它也不是很適合在運動時配戴。Nothing Ear (stick) 另外一個比較尷尬的點在於價格。Nothing 的上一款耳機 Ear (1) 在香港發售的賣價為 $799,以一款具備嶄新設計又支援 ANC 的入耳式耳機來說這售價算是超值;不過 Ear (stick) 的售價比它高出 $100,卻不支援 ANC 也不支援無線充電,只在單體尺寸上比起 Ear (1) 大一點(12.6mm vs. 11.6mm),讓它的定位顯得稍微尷尬。